目前分類:網路之選 (98)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By Sun Pei-yu

Published on Oct 11, 2006

HTC's smartphones have heaped profits not just on itself, but on dozens of big Western corporations too. What qualified HTC, small and obscure just a decade ago, to join the "symbiotic" systems of these major international players?

haluk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覺得我們真的太少喝水,太常喝飲料了,抓了這篇文章,警戒以後要常喝水!!

haluk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作者:吳韻儀 2007.09.26/ 第381期

過去20年,沒有經濟學家影響力比得上葛林斯潘,他也被稱為權力僅次於美國總統的決策者。過去,他如何影響全球經濟秩序?未來,如何看待新興市場與金融走勢...

haluk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作者:陳世耀 2007.12.19/ 第387期

從「3倍、加薪」,到最近的「一起+入」,靠著短短幾個關鍵字,匯豐銀行成功打造網路銀行Direct新品牌,究竟HSBC靠著哪兩大關鍵,成功打造媒體整合效益呢?本週超能力學堂,邀請行銷處資深副總裁林慧玲,獨家傳授關鍵字行銷的魔力秘方。

haluk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兩百位教授、老闆排隊指名的運將
客製化量身服務,讓周春明的預約排到兩個月後 

透過「客戶關係管理資料庫」,及標準作業方式,他將自己定位成一群人的私家司機,創造高附加價值,以差異化打造競爭力。

林宏達  商周962期

haluk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商周介紹了這本書,九種讓你賺翻天的顧客,覺得還蠻有趣的!
我想我應該是...想成為"因果論女王",因為我愛Aveda的康福茶,但我因為我實在負擔不起成為因果論女王的經費,那做"獨立女郎"好了!呵

 

找出引領潮流的九大消費意見領袖
如果有人要你形容「空巢期」、「嬰兒潮世代」,你一定可以不加思索地說出這類型人的特徵,甚至舉出幾個你認為最典型的親友做例子。年輕一點的讀者,應該也可以對所謂的「宅男」、「花美男」形容絲絲入扣。類似這樣將具有相同特質、興趣、及購買行為模式等的客戶,將之分類的方法,正是本書最獨到之處。

haluk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老闆急著要客戶資料時,你的桌面卻佈滿各種文件,現在就要的那篇就是找不到怎麼辦?你在翻箱倒櫃,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時,發現老闆的臉色越來越難看…

不少人每天花費很多時間在「找東西」,然而,高效率的工作者都擁有一秒鐘就在茫茫大海中撈到關鍵的檔案的能力!但是文件這麼多,要如何才能輕鬆整理五花八門的文件呢?

「天下網站」要教您整理文件的六大秘訣,讓你的文件排排站好,輕鬆成為文件指揮家! 

haluk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趣的新聞
要陳先生反省真的是強人所難
有些人天生..不知反省為何物!!


陳水扁總統不斷大動作去蔣,引發社會重新討論兩蔣的歷史評價。平面媒體聯合報針對遷台後歷任總統對台灣的貢獻評價進行民調,結果發現有五成民眾肯定蔣經國的貢獻,但陳水扁總統和先總統蔣中正,分別只獲得
5%民眾的認同,兩人其實是五十步和百步的差別。拆除大中至正牌匾的風波,讓社會大眾重新討論蔣中正和蔣經國父子在台灣的歷史定位,聯合報在11日公布民眾對於在台歷任總統的評價民調結果,顯示有六成五的受訪者肯定蔣經國對台灣的建設和貢獻,至於蔣中正和陳水扁的施政則各有29%5%的民眾認同。另外有30%的民眾認為蔣中正對台灣是功過相當。

haluk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經過一番大期待,陸小寶妮的網路商店終於給我開張了!等好久阿!
http://tw.user.bid.yahoo.com/tw/show/auctions?userID=comme_ca_shop&catID=&catIDselect=&clf=&u=:comme_ca_shop&s1=end&o1=a&at=true
ID:comme_ca_shop 

大家真的可以按進去看,她挑的東西質感都很好,有北鼻的馬麻更要按進去,裡面超級多小朋友的可愛外套和上衣,像這件毛毛外套就好可愛!



還有一個便宜的Coach包:$7999,保證真品大家真的不要懷疑!



總之就是一整個期待之後我也要跟他大採購!有來我Blog的朋友你們也按進他的賣場看看!是真的讚阿!
http://tw.user.bid.yahoo.com/tw/show/auctions?userID=comme_ca_shop&u=:comme_ca_shop

haluk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Nov 27 Tue 2007 12:46
  • SongZa



在網路上發現這個好東西: http://songza.com/
可以在上面聽任何你想聽的歌,可以先把你要聽的加入list裡面,雖然不能下載出來,但它速度快,連星光大道都找的到,真是太讚了!

參考網址:http://funp.com/push/index.php?cid=147&tag=%E7%B6%B2%E7%AB%99&hot=&stars=1&page=9#p=50024

haluk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07-09-07 17:53/莊雪屏 劉松霖
一般人認為蛋微波之前,只要剝了殼就不會危險,但台中有2位民眾被這種微波加熱的蛋炸傷;他們吃冰過的水煮蛋和滷蛋,微波之後放進嘴裡一咬,高溫蛋黃直接在嘴裡炸開,燙破了十幾個洞,足足治療半個月才康復。
陳女士吃滷蛋,微波加熱1分鐘,放進嘴裡一咬意外發生。陳女士:「咬一口『波』一聲,喔,整個嘴都爆炸,真的是叫爆炸。」
滷蛋在嘴裡炸開,高溫蛋黃直接燙破陳女士嘴唇、口腔破了十幾個洞,醫治半個月才康復。陳女士:「嘴唇的附近全部都破了,而且好幾天完全不能吃一點東西。」
除了大雅的陳女士,豐原有位林先生,也被微波加熱的水煮蛋炸傷。林先生:「蛋(從微波爐)拿出來沒有爆掉,我想說OK沒有問題,結果拿到嘴邊一吃,它整個蛋就爆開來了。」
蛋黃蛋白嘴裡爆開,嚇壞了陳先生。林先生:「蛋爆開來啦!真的變成『炸蛋』啦。」
為什麼蛋冷藏之後微波會發生爆炸意外,專家說,剝了殼的蛋放進微波爐,電磁波立即四面八方射向蛋的內部加熱,裡面水分子震盪、碰撞,摩擦產生熱能,加熱完,蛋黃內部壓力直往外衝,被有彈性蛋白緊密包覆住,只要咬破蛋白就會爆炸。
台中一中物理老師張宇靖:「咬破這個蛋就好像把氣球弄破,整個(蛋)就會爆開來。」
專家說,蛋微波之後就像隱形炸彈相當危險,建議民眾要吃熱呼呼的蛋,少用微波爐。 


我這麼會破嘴..要謹記在心!

haluk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章來源: http://tw.money.yahoo.com/column_article/adbf/d_a_071114_44_ox1y


前言:想要退得早、又退得好,前提當然是不必為「錢」煩惱。所以,很多人在規畫退休時,都會希望:如果每月或每季都有一筆固定收入進帳該有多好!




對許多人來說,退休生活想要過得愜意、過得無後顧之憂,當然是每個月都有一筆穩定的收入可供日常開銷,然後再準備一筆龐大的退休金在旁「伺候」著。最「理想」的規畫,是退休後每個月能有固定進帳的收入,最好是等同於工作時每月領的薪水金額(所得替代率100%),不僅可以用來支付退休後的生活費用,而且在運用上,還遠比工作時領到的薪水更自在,因為退休後,已經不必再從薪水中提撥一筆「退休準備金」,所以,每個月進帳的這筆錢等於是可以完全作為生活開銷之用,想當然爾,花錢自然也花得爽快許多,不必再為「到底該不該喝拿鐵咖啡」而自我掙扎許久。




至於在旁「伺候」著的這筆龐大退休金,當然就是作為旅遊金、老年養護金(雖然年輕時已經買了醫療險,但總還是得準備一筆錢以應不時之需)、甚至是捐贈社福團體所用囉,畢竟退休後,如果只是每天待在家裡,身體鐵定是老鏽得更快,倒不如出去走走,做做義工,在能力範圍之內幫助一些弱勢族群更好。




因此,存退休金確實是現代人心中最大的「願景」。不過,對於我們這種平凡上班族來說,如何才能達到上面所說的「理想」規畫,學問就有點大了。舉例來說,如果我有1千萬元,把這筆退休金放在銀行定存,以現在利率才2%計算,每個月利息收入才1.6萬元左右,實在少得可憐,就算還有勞工退休金(月退休金),但所得替代率其實還是很低,實在無法達到我們理想中「過得好」的退休生活。




但有些朋友就很聰明,他們把這筆錢拿去買配息率6~7%的債券型基金或股票配息基金,換算下來,等於每個月有5萬元的生活費,若再加上每月勞保退休金,退休後的每月收入根本不比上班時差;當然,如果有能力存到2千萬,等於每個月就有10萬元收入……簡直是一般上班族主管的待遇了。所以這種配息基金對退休族來說,真的是不錯的一項選擇。




另外,我有一個長輩朋友更聰明,他三年前開始去買上海房子,買了之後就租給外國人,把收到的租金,再轉去買大陸A股基金,結果,上海房地產快速增值、A股基金又大漲、人民幣又升值,他等於是拿了一套資金去,結果賺了三套錢回來。現在,他只要賣掉上海其中的一間房子,等於就把當初投資的本金全部拿回來,其餘的房子繼續出租收租金、基金繼續擺著賺,人民幣又持續看升……你說,他是不是賺翻天了?




我這位長輩朋友的作法,想在台灣複製也行,但前提是最好從年輕起就得開始有「買房」的規畫性作法。我知道有些朋友他們是持續看好台灣房地產,所以不論房地產景氣漲跌,只要存到一筆錢,就「定期定額」拿去買房子,付了房子頭期款,之後就靠租金來養房貸,有一位知名的基金經理人就是用這套方式,不斷買天母地區的房子,不管是套房或一般兩房或三房的住宅……只要有錢就買,多年下來,現在他手頭上已經擁有多間房產,他打算用這些來養老。




如何存退休金,方法其實有很多種,最常見的是趁年輕時趕緊每月定期定額買基金。定期定額的作用是希望一方面可以強迫自己儲蓄,另方面可以賺到比定存更高的資本利得,如果想要仿效靠房地產收租來養老,可以在定期定額基金累積到一定的本利和時,把資金抽出來,轉去買房子,長期下來,自然也能擁有收租房產。




當然,不論是存下一大筆退休「現金」或是擁有一堆收租房產,我還是提醒各位,在這之前,你務必得先擁有一間自己住的房子,因為全球通貨膨脹趨勢已經啟動,如果連一棟自己住的房子都沒有的人,將會是通膨下的最大輸家。




為什麼我會這麼說?因為在什麼都漲、就是薪水不漲的時代,如果連吃飯、買家用品都得精打細算,試想一下,你賺的錢幾乎都被民生用品的漲價給稀釋了,這只會讓一般薪水族買房子更加困難,尤其像台北市平均房價要1300萬元,對一個月薪只有3萬6千元的上班族來說,要不吃不喝30年才能買得到;如果要租房子,在台北縣租一個三房兩廳的住家,每個月房租也要1萬5至2萬1千元左右,所以,「通膨」對現在還沒有房子的人來說,鐵定會是夢魘。




也因此,在考量退休金之前,我們要先想到通貨膨脹將會帶給自己多大的衝擊!而想在未來無憂無慮退休,前提一定要是先戰勝通貨膨脹,賺到比通膨率更高的投資報酬,而且先買一間自住的房產(套句我那位長輩朋友所說的:最起碼也得要有一間兩房小宅自住才行──因為萬一夫妻吵架,起碼可以一人住一房!哈),這樣才能確保你現在存的退休金足夠因應10年、20年甚至30年後的生活所需。



所以我們要累積到一定的額度,才開始有乘數的效果阿。。。

haluk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新挑戰

世紀的課題──青少年關鍵十年
學獨立  闖世界

如何培養出未來在等待的人才?
如何讓青少年度過人生最重要的關卡,
不再當長不大的「大小孩」?
世界各國紛紛把青少年政策視為國政核心,大力改革,
希望能培養出獨立與創意的下一代。

文∕李雪莉


上海,酷暑。德國駐上海的領事館這一年特別熱鬧。為了迎接到上海實習的德國大學生,
每週開放交誼廳給學生使用。
文化評論家龍應台二十一歲的兒子安德烈、十八歲的菲力普也在裡面。龍應台幾乎無法相信,來自法國、美國和全球的青少年大量到亞洲找實習機會。不少人的下一站是拉丁美洲,之後還要到印度。
西元前三五六年出生的亞歷山大、西元一一六二年出生的成吉思汗可能很難想像,今天十幾歲、二十幾歲的青少年,已大批大批跨疆界探險,絲毫不輸給當年他們二十多歲時縱橫東西的豪情。只是,他們出發的目的不同,帝王和大汗為征服、為國家興亡而冒險犯難。而這一代出走,有人為好奇、有人為競爭、有人自我探索、也有人是為了認識朋友與世界。

全球化帶來的美麗與哀愁
生長背景決定這世代青少年多元又有爆發力的面貌。
十五歲到二十四歲是聯合國定義的青少年,全球約十一億人,其中台灣有三三○萬。這個年輕世代在八○年代末、九○年代初蘇聯、東德、波蘭「蘇東波」解體的浪潮下、在沒有政治的禁忌中長大,迎接他們的是一個個被拆除的國界與全球化世界。他們也告別了以文字、書本為主導的世界。「在PDA上、在電腦上、在轉寄電子郵件時,都在閱讀,」大塊文化出版社董事長郝明義形容,網路的出現帶來不同的想像,青少年
「連夢想的空間都變大了」。
他們的價值也很立體與多元。世界不再只有自由∕共產、西方∕東方、正義∕邪惡二元對立。
但全球化的衝擊也讓他們像大海裡的熱帶魚,選擇過剩、競爭過多,不知人生往哪裡游去。

便宜的科技  競爭加速
我們必須教導現在的學生,畢業後投入目前還不存在的工作,使用根本還沒發明的科技,
解決我們從未想像過的問題。
這是YouTube上近來在台灣校園間廣為流傳的影片「你知道嗎」(Did you know),全球有百萬人次瀏覽。顯示學生對未來世界的變化感到恐慌。這種恐慌是一種事實,從各國政府、企業家到教育工作者,都發現,這代青少年比前幾個世代浸淫在無情的競爭裡。為累積人力資本,歐、美、亞洲的高等教育,急速擴充,中國每年釋出五百萬畢業生,印度更超過這個數字。台灣半導體之父張忠謀說這代青年面對「競爭的白熱化」:學生畢業出來,會是跟全世界差不多年紀的人才競爭。很快的,一個不小心的話,整個產業、整個企業,都會被世界的另一國、另一地搶過。

Me世代  既自信又懷疑
但這世代也是史上最勇於懷抱夢想、自我的一代。美國聖地牙哥州立大學教授特吉(Jean M. Twenge)形容他們是「Me世代」(Me Generation)。
因為少子化,他們被教導成超高自尊、自我中心,特吉觀察到,網路長大的Me世代,本質很反權威、重視自我表露,把網路世界發生的美好、可能性都搬到現實。

這一代的典型無疑是:
學歷最高、知識最多元的一代
競爭最激烈的一代
價值最多元而混亂的一代
最受寵愛又孤獨的一代
自信又帶著疑惑的一代

這些原因,讓過去五年,先進國家紛紛把焦點放在青少年。
聯合國看到佔全球人口一八%的青少年,失業率攀升,失業人數達失業總數的四○%。青年人比過去任何世代都更容易走向邊緣化。歐盟則是預測二○二○年,歐盟十五到二十四歲族群的人口將自二○○○年的一二.五%降為一一%;同時間,六十五到九十歲人口比例則從一六%擴大到二一%。這代青少年長大後,無疑得面對一個「養不起的來」。
各國看到外在環境對這代青年無情的衝擊,也起而行動。
去年芬蘭訂下青少年法案(Youth Act);中國上海市政府更在政府的十一五規劃裡,納入青少年發展。它們的目標都是促進青年的成長與獨立、協助他們成為積極的公民、避免被邊緣化。
新加坡則是喊出全人青少年政策,希望能訓練出對世界準備好的青少年(World Ready Youth),期待他們具有積極實踐的能力。其中一項,是要這一代永不說「死亡」,能在失望中堅持下去。
對外,挑戰無限;對內,青少年階段原本就是人一生中變化的關鍵。
十三到十五歲是一個人開始學習抽象思考的階段。接著,邁入青少年時,他們必須回答:
我是誰、我的價值、我與世界的關係,才能順利過渡為獨立的成人。
面對外在世界的波濤與內在自我建立的雙重壓力,這一代回應世界的方式也變了。
《時代》雜誌兩年前就嗅到社會瀰漫的「大小孩」現象,以「長大,沒那麼快!」(Grow Up, Not So Fast)為題,預測這代青少年不知該如何向成年靠岸的現象。

未來 考驗著台灣青少年
「年輕人的發展會決定國家未來的面貌,發展好的國家,就能面對全球化,」負責台灣青少年政策的青輔會主委鄭麗君語氣鏗鏘。青少年的發展決定每個國家未來十到十五年的國力。台灣站在哪個位置,有什麼特殊的挑戰?
台灣的青少年肩負著把台灣人均所得從一萬五千提升至三萬美元的責任,也肩負台灣的經濟轉型。
中山大學政治經濟系副教授劉孟奇是經濟史專家。他分析,如果以未來台灣經濟成長率走勢二%到四%間(過去四百年間的平均成長率),需要花近二十年到三十年才能成長到三萬美元。「二十年後,現在的青少年正是社會中堅,他們要月收入八萬到十萬新台幣才是平均水準,想想,那需要具備什麼樣的能力?」劉孟奇把眼光拉到二十年後提醒著。那能力自然與戰後嬰兒潮世代的「勞力密集」、解嚴世代的資本與技術密集產業需要的「一技之長」不同。

不論是歐洲的波隆納宣言或澳洲、加拿大、新加坡等大英國協系統的國家都有共同體認,未來的人才要有「核心就業能力」:讓畢業生能夠在經濟上獨立,有自信,並能在生涯上成功發展。對許多人而言,這是追求完整自我實現的重要一環。
芬蘭教育體系是目前回應全球化潮流下做得最好的。兩千年至今,芬蘭學生在OECD等國際評量計劃裡,表現每年都在前三名。包括日本、瑞典、英國、歐陸各國教育官員,都飛去芬蘭取經。芬蘭的教改目標很明確:「培養國際工作的創造性技能」,而做法是穩扎穩打的從師資、有效的教學方法開始。芬蘭的國中小教師,至少要能說兩種外國語言、包班教師有碩士學位(具備專題研究的能力);師生透過專題討論,鼓勵學生閱讀、寫作、表達論點。但台灣的教育體系在回應全球化能力的需求上,顯得緩慢。今年底,將有兩份重要的全球教育調查出爐。

十一月底即將公布的「國際兒童閱讀理解素養調查」(PIRLS,針對國小四年級)、十二月底的「國際學生評量計劃」(PISA,針對十五足歲的中學生),台灣都是第一次參加。
雖然成績尚未公布,但不少教授透露,台灣學生在數理成績表現好,但在閱讀理解與素養的國際評比不理想,落在中後段。幾位大學教授表示,台灣學生在各種國際數理比賽的表現優益,但因過度競爭與長期被分
數衡量,興趣與信心皆低;而閱讀素養的不足,背後隱涵台灣學生的表達、思考、問題解決能力並不理想。教育仍然在許多青少年身上刮滿傷痕。台師大數學系教授林福來感嘆:「孩子對學習沒有熱情,無法終身學習,而那是適應未來最重要的能力。」除了緩慢改變的教育體系,未與時俱進的家庭與社會文化,也是當今台灣青少年前進的反挫勢力。

長不大的青少年  培養不出獨立見解與人格
在德國,十五歲的青少年被稱為「先生」;在紐西蘭,十二歲的孩子就可以駕駛農場上的牽引機;美國十八歲就有投票權;法國政府給大學生租屋貸款,鼓勵自立。在北歐、紐西蘭等國家,培養視野是從兒童與青少年基本的生活獨立開始,逐漸發展到對世界的認知和理解。從生活做起的目的,就是要培養能夠獨立探索知識、發展自己見解的完整人格。不同的社會對年齡有著不一樣的規訓,西方少年被當做成人,東方少年被視為小孩。電影演員桂綸鎂的故事,也可說是七年級生,在中產階級家庭保護下,企圖活出自我的縮影。桂綸鎂從小學各種才藝,是父母的小公主。但大三那年,她到法國遊學一年,文化衝擊讓她看到兩國青年的差異。二十四歲的她反省:「我們一直按社會期待走,好像從學習到生活都不為自己。」家長以保護與管束,束縛年輕人,似乎他們只要把書念好就行了。景美女中校長林麗華今年迎接新生入學後,曾接到住宿生家長電話說:「女兒沒帶碗到學校,吃不了飯,怎麼辦?」她很擔心家長的過度涉入,不利於培養孩子解決問題能力。

長不大的孩子對個人、對國家的影響是什麼?
心理學博士、台大工管系教授陸洛認為,這種教養方式無法讓下一代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欠缺獨立生活、獨立思考的能力。「一有問題就回到父母溫暖的懷抱(coming back to parents)。」
而對國家的影響?龍應台認為,如果個人是「晚成熟」、是「稚嫩」的,那麼國家的總競爭力也就是「稚嫩」的。

對存在感到焦慮
這一代青少年被豢養出的稚嫩,更讓他們失去存在感。一位中正高中高一學生這麼說出他所接收的教育與文化:所有的想法從表達起,就被壓抑,完全沒有發揮的空間。肚子餓了?會冷嗎?都由大人決定,與自己的真正想法無關。專長興趣甚至娛樂的方式,都是他們說了算……。獨立?自主?連想法都不敢有。在第一線教書十六年的政大教授陳文玲就感受這代學生的憂鬱。「那種憂鬱在長輩看來太奇怪了,衣食無虞、資源豐富,幹嘛無病呻吟?」但她發現,這一代從小到大都被父母與社會決定,缺乏探索、心中有太多能量無法放。政大中文系剛畢業,目前人氣最旺的獨立樂團「蘇打綠」主唱吳青峰,自承大二那年憂鬱半年,整天躺在床上。他一直思索,「在這生命裡,有什麼事讓我真心感到快樂,充滿熱情、完全不會倦怠?」缺乏探索經驗、獨立的精神,這一代苦悶尋找生命的意義。也許有人會問,獨立思考、獨立學習、獨立生活有這麼重要嗎?陸洛用「雙文化」的概念,分析獨立自主在未來世界的重要。陸洛解釋,華人講究關係、依賴取向,強調順應;而西方走個體、獨立取向,強調行動;兩個文化極度互斥。「未來東方社會要走向雙文化,如果成年前太保護,進入社會就有適應不良的問題,」陸洛分析。

無疑,東方的雙文化走得慢。
日本尼特族與飛特族是最明顯的例子。日本野村總合研究所資深顧問日戶浩之表示,許多青少年中小學拚升學,大學後才自我探索,探索期拉長至畢業後,茫茫終日找不到熱情,工作一個換一個。這些「工作貧民∕窮忙族」(working poor),已變成企業燙手山芋。學生變得負面思考,連日本官員還上電視呼籲「不要自殺!」
台灣青少年的人生狀態是否正向積極?
中山大學副教授劉孟奇這兩年積極研究與訪談七年級生,也出版《我七年級,我不草莓》。他認為,多數七年級生很熱血、敢追夢,只是求學階段探索不足,比較不容易找到人生方向。幾個數據顯示,青少年欠缺未來感的趨勢。
台灣二十歲到二十四歲青年的勞動參與率約五三%,與美國的七四%、加拿大的七九%、新加坡及香港的七二%相距極遠,與鄰國南韓五七%接近。顯示台灣人較晚加入就業市場。
此外,十五到二十四歲青少年的失業率逐年快速攀升,從二○○○年的七.三六%,到今年九月已增為一○.四九%,遠超過平均失業率三.九二%。
欠缺未來感的另一個證明是大學延畢風。目前,每六.六位大學生裡,就有一位延畢,是二○○○年的一.三六倍(九位有一位延畢)。劉孟奇分析延畢理由,有為讀雙學位、考研究所、到國外當志工的積極學生,但的確也有兩成左右的學生逃避現實,盲目追求學歷。這一代對工作的想像不只是糊口,而是理想的實踐。當工作變成糊口的工具,就不免成了企業主眼中的「掃瞄族」(scanner),對工作沒承諾,只想跳槽。
青輔會最新的「大專畢業生就業力調查報告」顯示,畢業生就業第五年是向上或往下發展的關鍵年。學歷與經歷接近的兩人,薪水在五年後差距卻有兩萬元以上,差異就在熱情與持久力。
哪些人的職涯發展能具備持久力(staying power)?「能把興趣、求學、職涯三位一體的人,決定職涯發展是否順遂,」劉孟奇分析,當企業與現實對工作的要求更高,只有對工作熱情的人能適應改變、持續學習。

探索自己的精神價值
台灣過去的世代,經歷經濟快速起飛、強調競爭與超越,總到人生後半段才意識自我的追求。

這世代又如何看自己?
明道綜合高中高二學生張珈瑋今年參加美國國務院全球網頁競賽活動獲得白金獎。對自己的世代有很多觀察,她說很多人以嬌嫩的草莓形容年輕人不耐壓,但她認為草莓的柔軟最適合融入各種料理充當調味。
「我們的柔軟就是最大的抗壓本錢,而我們的香味也會為社會帶來清新的氣息,」她自信說。面對無公式可套的競爭,各系統除了要快速回應全球化,更要讓這世代建立屬於自己的精神價值。開啟與新世代對話,欣賞彼此的差異、聆聽彼此,是避免青少年徬徨的第一步。

《十個與孩子的重要對話》的作者,是擔任牛津大學十一年拉比(猶太教傳教士)的施慕禮,他在教養自己的八位子女,及擔任親子諮詢專家的過程中,強烈鼓勵世代針對以下的提問對話:
到底我希望成為什麼樣的人?我希望成為好人或壞人?我希望自己自私或無私?我希望為世界帶來光明或黑暗?我要隨波逐流的人生,還是挖掘人生的奧秘與深義?除了為他們找生存的內在動能,社會也要幫他們找到舞台、看到模範並結交志同道合的朋友。
中原大學服務學習辦公室主任吳肇銘是鼓勵大學生學習服務的推手。他這些年教學最大的獲益是發現大學生有驚人的本事──源源不絕的創意。「青少年有一股氣在亂竄,就像武俠小說裡只要打通任督二脈,就可變高手,」吳肇銘打通筋脈的關鍵是幫孩子搭梯造橋,幫他們尋找資源,讓學生成功、累積信心。他近期的計
劃是讓學生透過Web2.0協助遙遠的非洲馬拉威醫師、老師改善當地環境。在《天下》採訪的眾多故事都讓人相信,當社會停止說下一代小,他們會比你想像的,具有改變自己與社會的能量。青春不只是一段時光,更是人生的一種狀態。社會應鼓勵這世代有自己的獨立宣言:

我們要敢於懷抱夢想、勇於冒險。
我們要為自己負責,享有自由同時盡義務。
我們要找到適合自己發揮的位置、成就自己、貢獻社會。
我們要能在失望中堅持下去。

詩人紀伯倫曾如此描述父母與子女的關係:父母像一把弓,孩子為箭,但父母不是強迫把
箭射向何方,而是儘可能把弓拉滿,給一個好的環境。
唯有青少年活出積極人生,教他們不要害怕偉大、國家才能世代交替,未來才有希望。


原文網址: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magazine/mag_retail.php?item=R030011765&

haluk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作者:洪震宇 2007.10.24/ 天下雜誌第383期



無法知道曙光何時來,我打開每一扇門,是如鳥有羽,還是如岸有濤|
Emily Dickinson《無法知道曙光何時來》

有人說:「想要了解一個人,就聽聽他對時間的觀點吧。」可惜,大部分的人時間觀都被上班的標準化時間制約,好不容易熬到週末週日假期,卻在補眠中渾渾噩噩、一事無成。

社會學家勒范恩在《時間地圖》一書提到,我們從小就懂得時間就是金錢的道理,但是對世上許多人來說,更重要是「我們要給時間一點時間。」

像日本人很重視事物之間的空隙,那是一種「間」的安排,強調中途的停頓跟最終目的一樣有意義,例如日本花園中的踏腳石,讓觀賞者停頓的每一步都能觀左顧右,一點一滴找到逛花園的細微感受。

時間不是分秒必爭,反而有節奏與韻味,早晨就是給時間更多時間與空間的時刻。維吉尼亞.吳爾芙的小說《戴洛維夫人》,就用一個令人期待的清新早晨當開頭,戴洛維夫人感受到「這個早晨多麼美好啊|清新得像海灘上專門湧現給小孩子」,讓她決定要自己去買花。

只是在平日趕上班的時刻,無法奢求能體會這種純真清新的美好,週末的早晨卻像如歌的行板,讓人充滿美好想像與期待。

什麼是週末比上班更早起的理由?一個從事食品與餐飲業的女企業家,最喜歡週末跟先生一起去看早場電影,然後逛逛書店,買幾本好書回家讀。另外一個女性行銷主管,假日都會到竹東當個週末農夫,藉由種菜的專注勞動,擺脫工作壓力。也有一個廚師好友,喜歡逛北投山區馬路旁農家擺的菜攤,除了買到平常少見的蔬菜,更能跟純樸的農友話家常。

還有一個熱愛釣魚的朋友,喜歡週末搭火車到福隆,帶著釣竿沿小徑、順著河流走向大海,了解魚類生態,也感受陽光緩緩升起的片刻寧靜。台灣各地更有一群志工試圖串聯千里步道,讓國人用走路認識家鄉每一寸土地的美好。

當然還有一個吸引人的理由,就是美味的早餐,許多人不惜早起到知名餐廳排隊,就是要擺脫平日被時間壓縮,只想悠閒地享受早餐時光。還記得去日本旅遊時,一大早搭地鐵趕去築地市場吃知名的大和壽司,排隊排了半小時,但是吃到美味壽司的剎那,胃都被安撫了,一切都值得了。

不論週末早起的理由是什麼,無非都是想擺脫平日的時間壓力,找尋與自我相處的靜謐時光。

行板如歌,你獨特的時間觀點是什麼呢?別急,先為自己找到這個週末要早起的理由吧。

haluk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你會不會怕孩子長大後找不到工作?? 或者根本不想工作..也不會工作...
那麼就別一手包辦所有的家事..


放手..放手..讓孩子參與..有參與才有學習,才有成長...要期中考了, 孩子一樣得 拖地 清理..做好份內的家事比考試重要...真的...


根據專家學者的研究,孩子做家事不僅可以養成勤勞的習慣,更可以學到許多能力,獲得自信心與發展良好的人際關係。


筆者的女兒國一參加學校舉辦的露營活動,晚上打電話回家,既興奮又驚訝的說:
「爸,我不知道我們同學都不會煎蛋,現在大家都在排隊等我煎蛋給他們吃呢!」


假如一個國小低年級的孩子,媽媽告訴他:「小寶,垃圾車來了,請你幫忙把垃圾袋綁好,然後拿去垃圾車好嗎?」


當小朋友接到這樣的請求後,他就要開始思考,垃圾袋要怎麼綁,才不至於沿路掉垃圾;綁好之後要開始分析、判斷、選擇並且做決定,要經由哪一條路徑拿去垃圾車。


分析的結果,甲路線的張家有一條狗很凶,乙路線比較近但是路燈太暗,丙路線比較遠.但是路燈較亮。


判斷的結果,丙路線比較安全,他要選擇安全的路徑,所以決定走丙路線。


當小朋友把垃圾拿到定點後,垃圾車還沒到,他是要放著就走,還是要遵守垃圾不落地的規定,等垃圾車來了再將垃圾丟上去。


這就是他表現責任感的時候。


不要小看一件小小的家事,它可以培養孩子分析、判斷、選擇、做決定以及負責任的能力與態度,大人不可不察。


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家韋朗特曾經追蹤研究一組青少年達數十年,發現這些孩子在童年時期參與家務工作做得較多的人,比做得較少的人,成年後在人際關係方面有較好的表現,獲得高薪工作機會的可能性高四倍,失業可能性則少十五倍。


此外,前者也比較樂觀而有充實感,後者犯罪的可能性則比前者高。


鄭石岩教授也表示,臺灣社會因為經濟生活方式的改變和工業科技的不斷提升,造成社會變遷加速。


我們想要下一代有良好的生活適應能力,就必須提早訓練,而最好的訓練方式,就是指導孩子做家事。
因此,如果父母對孩子過度保護,捨不得讓他們做家事,反而剝奪了他們學習的機會。

haluk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章取自30雜誌九月號
更生人楊振堂打死台大副教授謝煥儒的事件,引起台灣社會的恐慌;然而,謝煥儒的妻子,張美瑛,卻在第一時間選擇原諒。她的寬容,安撫了所有人的不安,...採訪謝煥儒夫人,對我而言也是煎熬。經歷喪夫之慟的她,傷口尚未平復,我去探問她的內心,是不是太殘忍?

2007年7月23日,謝煥儒在河濱公園遭毒癮發作的楊振堂用棍棒打死,她的妻子張美瑛馬上從花蓮趕回台北,在飛機上她不斷默念︰「南無阿彌陀佛。」台北傳來的消息只告訴她丈夫病危,她不知道其實丈夫是被亂棍打死,心裡還抱著一絲希望,希望丈夫可以化險為夷。
然而,當她趕到醫院時,丈夫已經往生,慈濟的同修們也已經趕到醫院為丈夫接引。她沒有呼天搶地的大哭,也沒有咒罵楊振堂,她默默流著眼淚,靠在丈夫耳邊輕聲地說︰「爸爸,我們原諒他。」因為在佛教信仰中,人往生時,耳識是最後離開,若丈夫能夠聽見她的聲音,她只希望丈夫走得無牽掛。

看破無常,當作還前世的債

她說︰「我不要丈夫帶著仇恨離去,若是前世欠下的孽債,還了,當下解脫;如果沒有欠,那他就是示現菩薩,用死亡喚醒社會大眾要對更生人伸出援手。」張美瑛擦乾淚水,說︰「無論原因為何,我都欣然接受。」驗屍當天,警方借提楊振堂到現場做筆錄,他不停地說︰「我不知道。」張美瑛不恨楊振堂,她說︰「我要如何仇恨一個不知道自己做了什麼的人?」
「明天先來,還是無常先來?」張美瑛說︰「上人(證嚴法師)常常教誨我們,我卻只是沒感覺地聽了就算了,直到這次事件,我受到很大的震驚,才真正體會了無常。」
在警方交給張美瑛的遺物中,有張發票,謝煥儒買了麥片、果汁,為孩子張羅早餐。當時在家裡接到警察電話的,是唸大學二年級的二女兒,她哭著說這種人都不值得原諒;大女兒對著報紙上楊振堂的照片一直畫叉,寫著︰「雜碎雜碎雜碎!」小兒子才剛升高二,每天晚上,他要躺到父親的床上才能睡著。

謝煥儒一直是孩子的大玩偶,會故意改編歌曲,跟孩子一起大唱︰「小小姑娘,清晨起來,一不小心,跌入毛坑!」他自己的童年卻很刻苦,大學聯考時雖然考上高雄醫學院,卻因為家貧而改唸台大植物系,因為哥哥已經先考入台北醫學院,家裡只供得起一個孩子唸醫學院。唸台大時,謝煥儒沒錢買車票,總在清晨花幾毛錢買兩個饅頭,從台北走上一整天才回中壢老家。
這樣一個好人卻被壞人給殺了,為什麼要原諒?謝煥儒的學生哭著打電話給張美瑛問:「師母,你怎麼能原諒他?我到現在還是好恨。」張美瑛卻說:「楊振堂也是可憐,他的養父養母早死,養姊也不肯再收留他,我們要怎麼怨恨他?」

療癒傷痛,深思生命真價值
張美瑛又說:「我也沒有第二個45年來怨恨了。」原來,張美瑛的童年也充滿傷痛。45年前,她自己就是直接受害者。當時經商的父親被朋友倒債,父親只好倒其他親友,天天有人到家裡討債。複雜的人來人往讓念小學的張美瑛被人傷害,她不敢告訴父母,幼小的她認定唯一解脫的方法就是自殺,她無時無刻不想著自殺的方法。

還好菩薩悲憫她。有天,她在家附近的大樹上看到一句話:「常唸觀世音菩薩消業障」,年幼的她不懂佛法,想說家裡從小拜觀世音,跟著念總沒錯吧。過沒多久,鄰居發生了兩件事,讓年幼的她比別人還早領悟到生命的可貴。

有天,隔壁鄰居的大哥哥跟女朋友去划船,沒想到船翻了,大哥哥不幸淹死。在喪禮上,大哥哥的母親駝著背,用柺杖打棺木大哭說:「你這個不孝子,怎麼可以讓我白髮人送黑髮人!」她驚覺如果自己自殺了,只是把一切的苦丟給父母。

不久之後,鄰居有對夫妻吵架,妻子氣不過上吊死了,她的父母堅持開棺驗屍。他們商借張美瑛家的騎樓驗屍,小小張美瑛在一旁看了更是心驚,鄰居太太還留下兩個年幼的孩子沒娘疼愛。

這兩件事讓張美瑛了解:「人要好好活著,因為我們對別人有責任。」漫長的青春期,張美瑛更不斷思考:「我活下來,生命的價值是什麼?」
考上台大歷史系以後,張美瑛在登山社認識謝煥儒。講起丈夫,張美瑛總是帶著笑。謝煥儒家境貧窮,身高又只有153公分,獨獨張美瑛看見他的內心善良又有正義感,她甚至認為,嫁給謝煥儒是她一生中最有意義的一件事,她說:「如果我可以幫助他成家立業做好事,不也很好嗎?」

從心放下,欣然看待生死題

當電視新聞播出張美瑛選擇原諒的新聞後,一位慈濟的張老師打電話給她,原來在四十幾年前他的父親也是被壞人打死,他的母親滿心仇恨。在電視上看到張美瑛選擇原諒後,他反問八十幾歲的老母親:「我們當年非得要一個公道不可,得到了什麼?除了將壞人關起來,我們沒有時間療傷,全家人都得靠精神科醫師開藥才能過日子。如果我們當年選擇原諒,是不是會不一樣?」
張美瑛也聽說鄉下曾經有一個賣豆漿的婦人,非常愛漂亮,每天清晨都會打扮得很美才去煮豆漿,有天清晨,歹徒打開半掩的大門,不只搶了她全身的項鍊珠寶,還把她推進滾熱的豆漿裡。婦人往生後,警方仍遲遲無法破案,她的家人便在婦人下葬時,讓她一手拿著利斧,一手拿刀,要她化為厲鬼追兇復仇。他們告訴張美瑛,他們真的好後悔當初為什麼不能讓死者好好安息?
在謝煥儒的告別式上,張美瑛送給參加的親友一本《生死皆自在》,書的封面上寫了一段話:「遠去的親人已如一只飄揚的風箏,假如有一根線把它拉住了,這個風箏就會一直掙扎;祝福它,放下它,就讓風箏自在飄到它該落地的地方。」當瘦弱的張美瑛微笑說︰「對於這一切,我欣然接受。」旁邊的人都紅了眼眶。
去找張美瑛前,我為自己找了很多冠冕堂皇的理由,最後我才安了心,因為我不是探刺他人傷口,而是真心想知道︰「我們要如何原諒犯錯的人?人要如何學會寬恕?」

美瑛師姐謝謝你,你讓我終於懂得什麼是「慈悲喜捨放長情」。

haluk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公司的網站上的文章
真不賴的一句話
有意思!!



haluk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Jul 11 Wed 2007 15:46
  • 先知

你們同生,也同有永恆,但在共同裡,請留點間隙,使天上的風足以在其間飛舞,彼此相愛,但勿互加枷鎖,讓你們靈魂的兩岸間有大洋波動,注滿對方酒杯,但不飲自同杯,互相贈與對方麵包,但不食自同條,一同快樂歡舞,但彼此得以獨處,誠如琴上之弦,雖奏出同一音樂,卻是條條分離,將你的心獻出,但不是給予對方保管,肩並肩,但不鄰近,如同殿堂石柱分立,也如同松柏,不會彼此浴在對方陰影之中 --- 紀伯倫「先知」


haluk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