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洪震宇 2007.10.24/ 天下雜誌第383期



無法知道曙光何時來,我打開每一扇門,是如鳥有羽,還是如岸有濤|
Emily Dickinson《無法知道曙光何時來》

有人說:「想要了解一個人,就聽聽他對時間的觀點吧。」可惜,大部分的人時間觀都被上班的標準化時間制約,好不容易熬到週末週日假期,卻在補眠中渾渾噩噩、一事無成。

社會學家勒范恩在《時間地圖》一書提到,我們從小就懂得時間就是金錢的道理,但是對世上許多人來說,更重要是「我們要給時間一點時間。」

像日本人很重視事物之間的空隙,那是一種「間」的安排,強調中途的停頓跟最終目的一樣有意義,例如日本花園中的踏腳石,讓觀賞者停頓的每一步都能觀左顧右,一點一滴找到逛花園的細微感受。

時間不是分秒必爭,反而有節奏與韻味,早晨就是給時間更多時間與空間的時刻。維吉尼亞.吳爾芙的小說《戴洛維夫人》,就用一個令人期待的清新早晨當開頭,戴洛維夫人感受到「這個早晨多麼美好啊|清新得像海灘上專門湧現給小孩子」,讓她決定要自己去買花。

只是在平日趕上班的時刻,無法奢求能體會這種純真清新的美好,週末的早晨卻像如歌的行板,讓人充滿美好想像與期待。

什麼是週末比上班更早起的理由?一個從事食品與餐飲業的女企業家,最喜歡週末跟先生一起去看早場電影,然後逛逛書店,買幾本好書回家讀。另外一個女性行銷主管,假日都會到竹東當個週末農夫,藉由種菜的專注勞動,擺脫工作壓力。也有一個廚師好友,喜歡逛北投山區馬路旁農家擺的菜攤,除了買到平常少見的蔬菜,更能跟純樸的農友話家常。

還有一個熱愛釣魚的朋友,喜歡週末搭火車到福隆,帶著釣竿沿小徑、順著河流走向大海,了解魚類生態,也感受陽光緩緩升起的片刻寧靜。台灣各地更有一群志工試圖串聯千里步道,讓國人用走路認識家鄉每一寸土地的美好。

當然還有一個吸引人的理由,就是美味的早餐,許多人不惜早起到知名餐廳排隊,就是要擺脫平日被時間壓縮,只想悠閒地享受早餐時光。還記得去日本旅遊時,一大早搭地鐵趕去築地市場吃知名的大和壽司,排隊排了半小時,但是吃到美味壽司的剎那,胃都被安撫了,一切都值得了。

不論週末早起的理由是什麼,無非都是想擺脫平日的時間壓力,找尋與自我相處的靜謐時光。

行板如歌,你獨特的時間觀點是什麼呢?別急,先為自己找到這個週末要早起的理由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aluk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